实验详情

流光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加固系统

了解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的应用场景和必要性,实施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准备、需求调研、扫描和评估软件、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范围、通过案例演示2款主流扫描和安全评估软件,包括如何扫描和如何修复...

20 实验点 兑换实验点
提示: 实验资源会在固定时间后释放,请创建资源后尽快操作。

实验评分

平均时长

1 小时

难易程度

普通

实验编号

S13010

学习人次

183

漏洞扫描器的工作原理:

网络漏洞扫描器通过远程检测目标主机TCP/IP不同端口的服务,记录目标给予的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很多目标主机的各种信息(例如:是否能用匿名登陆,是否有可写的FTP目录,是否能用Telnet,httpd是否是用root在运行)。在获得目标主机TCP/IP端口和其对应的网络访问服务的相关信息后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如果满足匹配条件,则视为漏洞存在。此外,通过模拟黑客的进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也是扫描模块的实现方法之一。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漏洞存在。

在匹配原理上,该网络漏洞扫描器采用的是基于规则的匹配技术,即根据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安全漏洞、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和系统管理员关于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形成一套标准的系统漏洞库,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构成相应的匹配规则,由程序自动进行系统漏洞扫描的分析工作。

实现一个基于规则的匹配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工程问题,而且其功能应当能够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利用,其自学习能力能够进行规则的扩充和修正,即是系统漏洞库的扩充和修正。当然这样的能力目前还需要在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才能实现。但是,也应该看到,受漏洞库覆盖范围的限制,部分系统漏洞也可能不会触发任何一个规则,从而不被检测到。

整个网络扫描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通过控制平台发出了扫描命令之后,控制平台即向扫描模块发出相应的扫描请求,扫描模块在接到请求之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子功能模块,对被扫描主机进行扫描。通过对从被扫描主机返回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扫描模块将扫描结果返回给控制平台,再由控制平台最终呈现给用户。